“科研工作者不能囿于自己的舒适圈,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攀登科研高峰。”这是西安交大青年学者曹晓宇给广大学子的科研建议,也是他自己的科研工作体会。
曹晓宇是西安交大培养的博士,现在beat365自动化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身为“90后”年轻学者,他被评为学校第八届十大学术新人之一。近日,记者对曹晓宇进行了专访,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未来规划。
踔厉奋发,学做探路人
2013年曹晓宇进入西安交大电气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师从王建学教授。曹晓宇介绍道:“在王老师的启发下,我开始了电力规划的学习与研究。在学院,我看到了前辈们都在努力追赶前沿的研究成果,夜以继日、忘我工作。这让我也不自觉地融入这种研究氛围中,这是我走上科研道路的起点。”
他开始检索文献,接触校企合作课题。在与电网公司合作交流中,他深刻感受到了电力规划、能源规划投资决策的“冰山效应”。“我不能只考虑作为‘冰山一角’的决策本身,还要深挖藏在海平面之下由各种影响因素所组成的复杂集合。要使一个系统的成本最小或可靠性最高,就需要借助运筹学理论。缺乏运筹优化理论支持,我的研究就只能浮于表面,无法高质量完成。”曹晓宇说。
2017年9月,曹晓宇得到了国家公派去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的机会。在那里,他遇到了知名运筹学专家曾波教授。曹晓宇很快就调整好状态,投入到了运筹学的学习中。他说:“我当时上了很多运筹学专业课,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凸优化等,这些课程让我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不仅对运用数学优化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解决实际问题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经过努力,他在高水平期刊IEEE Trans.PowerSystems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高质量论文。他回忆道:“当时与曾老师在探讨智能微电网规划新解决方案时,我将系统优化理论运用到了自己的研究中,使问题求解时间缩减了1-2个数量级,尝到了用前沿理论解决问题的喜悦。”这篇论文的发表于曹晓宇而言,既是一项学术成果,也是努力付出的回报,更加坚定他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决心。
笃行不怠,勇做攀登者
“科研道阻且长,充满未知,却永远迷人。”曹晓宇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2019年博士毕业后,他加入西安交大beat365自动化学院的教师队伍,成为了管晓宏院士领衔的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的一员,踏上了科研、教学新征程。
团队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关键难题,为国家建设提供第一生产力。在入校不到3年的时间里,曹晓宇围绕“双碳”目标下的清洁能源发展需求,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等课题11项,其中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山西、江苏、浙江等地多个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并服务西藏地区配网储能规划,助力电网低碳节能。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7项;还长期担任IEEE TSG、TSTE、TASE、Appl. Energy等多家知名期刊审稿人…… 在累累硕果中,留下了他的科研印记。
在相关领域不断学习创新,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是曹晓宇一直以来的科研初心。作为和国民经济命脉紧密相连的能源电力领域,系统优化问题在行业内一直存在。“我认为,目前我们研究的领域是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一环,希望自己的研究在这个方面能有所助力。”曹晓宇说。
继承传统,争做西迁人
在西安交大学习期间,曹晓宇就被西迁老教授们的治学精神和为国分忧的高尚品格深深影响。因此,他选择留在了西安,选择成为西迁新传人。
“科研最大的魅力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它需要我们勇于担当,敢于探索,不停攀登,不断前进。”曹晓宇说:“西迁精神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特定体现,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应当传承的精神。我们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响应国家号召,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上解决国家面临、人民关心的‘卡脖子’问题。”
他也常常鼓励学生:“科研最大的收获和最大的困难就是寻找最优解,希望同学们一是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了兴趣,踔厉奋发,才能成功;二要脚踏实地,笃行不怠,科研没有捷径,不能一蹴而就;三是要对自我有准确的认识,应当选择自己擅长且适合做的领域。”